发布时间:2025-11-21 14:02:31 人气:40
这是适用于非单向流洁净室(例如ISO 5级至ISO 9级)的最主要方法。
公式:Q = n × V
其中:
换气次数是经验值,主要依据洁净室等级和行业实践。下表提供了常见的参考范围(根据ISO 14644-1标准及行业惯例):
| 洁净室等级 (ISO) | 对应传统等级 | 建议换气次数 (次/h) | 适用范围举例 |
|---|---|---|---|
| ISO 5 | Class 100 | 250 - 500+ | 无菌灌装、高风险手术 |
| ISO 6 | Class 1,000 | 90 - 180 | 注射剂生产、实验室 |
| ISO 7 | Class 10,000 | 40 - 60 | 预灌封注射器、设备装配 |
| ISO 8 | Class 100,000 | 20 - 40 | 原料药生产、食品包装 |
| ISO 9 | Class 1,000,000 | 10 - 20 | 普通区、走廊 |
注意:
实际取值需根据室内产尘情况、人员密度、设备发热等因素进行调整。产尘大、人员多的房间应取上限。
对于单向流洁净室(如ISO 4级及以上),其送风量由断面风速决定,不适用此公式。
举例: 计算一个ISO 7级洁净室的风量。
房间尺寸:长10m × 宽8m × 高2.8m
洁净等级:ISO 7 (Class 10,000)
步骤1:计算房间容积 (V)V = 10m × 8m × 2.8m = 224 m³
步骤2:确定换气次数 (n)
从表中查得,ISO 7级建议换气次数为 40 - 60 次/h。我们取中间值 50 次/h。
步骤3:计算总送风量 (Q)Q = n × V = 50 次/h × 224 m³ = 11,200 m³/h
结论: 该洁净室的设计总送风量至少应为 11,200立方米/小时。
在某些情况下,仅靠换气次数计算可能不够,还需要用其他方法进行验证或作为主要计算依据。
公式:Q = A × v × 3600
其中:
Q:送风量 (m³/h)
A:洁净室送风面的面积 (m²),通常是整个吊顶或侧墙的面积
v:工作断面平均风速 (m/s),通常取 0.36 - 0.45 m/s (如ISO 5级通常要求≥0.45 m/s)
3600:单位换算系数 (从 m/s 到 m/h)
通过计算室内设备、人员、照明等产生的总热负荷和湿负荷,反推所需的送风量。
公式:Q = Qs / (ρ × Cp × Δt)
其中:
Q:送风量 (m³/h)
Qs:室内总显热负荷 (kW)
ρ:空气密度 (约1.2 kg/m³)
Cp:空气定压比热容 (约1.005 kJ/kg·K)
Δt:送风温差 (室内设定温度 - 送风温度),通常取 5 - 10°C
这种方法计算出的风量必须不小于按换气次数计算出的风量。
为了维持洁净室的正压(或负压),需要补充(或排出)一定的风量。
公式(估算):Qp = 3600 × μ × A × ΔPⁿ
其中:
Qp:渗透风量 (m³/h)
μ:流量系数(与缝隙形状有关,常取0.39~0.64)
A:缝隙总面积 (m²)
ΔP:压差 (Pa)
n:指数(常取0.5)
在工程中,通常采用经验估算法:
维持不同等级的压差,每扇门或缝隙的渗透风量约为 50 - 200 m³/h。
总新风量应大于排风量与所有缝隙泄漏风量之和,才能维持正压。
一个完整的洁净室风量设计通常遵循以下流程:
确定主风量:首先根据洁净度等级和房间容积,使用 Q = n × V 计算出基础风量。
校核冷却风量:根据空调负荷(热、湿负荷)计算所需风量,确保其不小于第一步计算出的风量。如果小于,则以第一步的风量为准。
校核新风量:计算满足人员卫生要求(如每人≥40m³/h)和维持压差所需的新风量,取两者中较大值。
系统平衡:将主风量、新风量、回风量、排风量进行平衡计算,最终确定空调机组(AHU)的处理风量和送风机的压头。
